文明探源|萨拉乌苏遗址:“河套人”故里揭秘东亚古人类演化线索
9月的萨拉乌苏河蜿蜒流淌,河沿陡壁间,层层叠叠的沉积地层如同岁月的书页,记载着旧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密码。百年前,萨拉乌苏遗址在这里被发掘。
9月的萨拉乌苏河蜿蜒流淌,河沿陡壁间,层层叠叠的沉积地层如同岁月的书页,记载着旧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密码。百年前,萨拉乌苏遗址在这里被发掘。
9月的萨拉乌苏河蜿蜒流淌,河沿陡壁间,层层叠叠的沉积地层如同岁月的书页,记载着旧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密码。百年前,萨拉乌苏遗址在这里被发掘。
人类的祖先有一大批亲戚,他们在同一片土地上吃饭、睡觉、打猎、生娃,丹尼索瓦人就是人类的亲戚之一。
近日,一项系统性的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在重庆涪江流域地区取得显著成果,经过几个年度的连续调查,新发现遗址点50处,其中潼南区更是首次确认存在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该区域旧石器考古的空白,更将渝西北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轴线大幅向前延伸。
9月12日,“古生物知识进校园——科普江苏·院士专家科普基层行”系列活动走进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雨花开发区实验小学。该活动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江苏省古生物学会、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举办。古人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非洲起源说”(又称 “走出非洲说”)是目前国际学界的主流假说,其核心依据来自基因研究:科学家通过分析全球人类的 Y 染色体(父系遗传)和线粒体 DNA(母系遗传)发现,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可追溯到约 20 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晚期智人。
“我们从何处来?”这是萦绕在人类心头的终极疑问之一,对中国人而言,探寻祖先起源同样充满神秘色彩。长久以来,“非洲起源说”在学界颇具影响力,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的祖先跨越千山万水,从非洲迁徙而来。但随着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深入,“本土起源说”也有了诸多有力证据,两种观点
一项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科研人员领导的新研究表明,古人类在拥有理想的牙齿咀嚼这些食物之前,就已经开始大快朵颐这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7月3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研究人员称,该研究提供了人类化石记录中“行为驱动”的首个证据,即从出现的时间上看,有益于
就说黄土高原,那片怎么看都干巴巴的地方,居然又一次把人们的想象打了个稀巴烂?消息接二连三地冒出来,连科学家都得揉揉眼睛。这不是闲谈,2023年四五月份,陕西蓝田、榆林石峁挖出了点不大不小的古物,把几百万年前的人类活动证据甩进了史书。以前大家都说那不就是一堆黄土
记者从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获悉,2025年5月23日-6月2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调研组在长江源五源交汇处囊极巴陇科考时,于河流阶地的前缘坡坎处发现一件有孔石斧,经考古专家鉴定为古人类遗留的石器,这一石器的发现对进一步探索青藏高原古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变迁有
其中,云南临沧沧源农克硝洞遗址是整集纪录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讲到,沧源农克硝洞遗址发现了一种在中华大地从未见过的石器类型。这些石器为适应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切割、砍伐、挖掘、研磨等多项功能。换句话说,东方古人类在这里创造了了不起的生存利器。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东方人类百万年》开播,以五集的篇幅,聚焦东方大地上的古人类从何而来、以何立足、如何发展,带领观众一同探寻来处,感受文明之光划破混沌长夜而闪耀。该节目以全景式贯通古今、以年轻态创新表达、以文化
6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东方人类百万年》第四集《生命之火》报道临沂沂水跋山遗址。原文如下:
5月3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5集纪录片《寻古中国·东方人类百万年》,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播出,央视频全网首播。
日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18~2020、2021、2022、2023、2024已陆续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套书系图文并茂地反映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公布了中国考古学重大学术课题的进展,不断地深化公众对中华文明灿烂历史的认知。
我们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有个上陈村。那里2018年7月12日,挖出来很多很老的石头。这些石头不是普通石头,是古人类用过的工具。科学家说,这些石头有212万年历史了!
在印度尼西亚岛屿上发现的一段70万年前的骨头,为弗洛勒斯人的演化带来了见解——这是现代人类的远古亲属之一,因为体型小而被称为“霍比特人”。